新闻动态
学术活动
孙涛垒教授学术报告(2012-12-19)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64
 
 
 

报告人

孙涛垒教授 (武汉理工大学)

孙涛垒(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于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05年以洪堡学者身份赴德国Münster大学进行科研工作,2006年被德国洪堡基金会(AvH)和德国教育与科研部(BMBF)联合授予Sofja Kovalevskaja Award大奖及高达100万欧元的研究基金特别资助在德国建立独立运行的研究组从事前沿研究,并任助理教授及研究组负责人,同时兼任德国纳米科技中心高级研究员。2009年底全职回国,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同年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称号,2011年受聘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首席教授。主要从事手性及响应性功能界面材料方面研究。共发表及接收论文及专著五十余篇,其中包括以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Acc. Chem. Res.、Chem. Soc. Rev.、Angew. Chem. Int. Ed.、J. Am. Chem. Soc.、Adv. Mater.等SCI影响因子大于9的期刊上论文18篇。论文总引用次数超过2300遍。

 

主办单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中科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

 

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孙涛垒研究组在智能生物界面材料研究组取得系列进展。受著名材料科学研究期刊《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的邀请,由孙涛垒教授和卿光焱研究员撰写的一篇题为“Biomimetic Smart Interface Materials for Biological Applications”的进展综述,刊登在该杂志最新一期上(Advanced Materials 2011, 23, H57-H77),对该研究组和国际上其他研究组近期在本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了评述和展望。

智能生物界面材料主要关注生物个体(如细胞、生物分子等)与智能界面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外界刺激(如光电热等)对其界面性质进行智能调控,进而控制细胞及生物分子在材料表面的行为。由于这些特性,在诸如生物芯片、疾病监测、药物控释、生物分离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异丙基丙烯酰胺是一种著名的温度响应智能聚合物材料,更重要的是其可逆的氢键相互作用机制(这也是生物体系中生化过程的一种重要机制)为智能生物界面材料的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本文以聚异丙基丙烯酰胺界面材料为主线,详细评述并展望了如何通过引入其他功能基团或响应单元发展具有特殊生物功能性的新型智能生物界面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

孙涛垒教授课题组在智能生物界面材料研究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在材料和化学顶级期刊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包括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357 (VIP, Cover);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4663;J. Am. Chem. Soc. 2009, 131, 8370;Acc. Chem. Res. 2005, 38, 644;Chem. Commun. 2005, 1723;Chem. Commun. 2009, 2658;Soft Matter 2009, 5, 2759;Soft Matter 2010, 6, 851;Langmuir 2007, 23, 327。上述研究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研究思路展开——即通过外界刺激,调控材料表面的各种宏观和微观性质,进而达到控制生物分子在表面作用行为的目的。目前实验室开发的各种生物界面材料已经可以实现对温度、pH值、离子、药物分子、生物小分子、手性分子等刺激的智能响应,这对新一代智能生物材料的开发具有重要的基础研究意义,进一步的研究工作正在向智能生物医学器件方向迈进。


slt.jpg